来源:人气:863更新:2025-08-24 18:17:12
近日,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《进一步丰富电视大屏内容 促进广电视听内容供给的若干举措》,该政策文件被业内称为“广电21条”。文件重点提出优化电视剧集数与季播剧播出间隔时长、推动优质微短剧进入电视播出体系等多项措施,并明确支持全球优秀IP的本土化改编,同时创新电视剧内容审查机制,试点实施“边审边播、边改边播”模式。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,既是对当前影视行业发展的精准回应,也预示着电视荧屏内容生态将面临深层次变革。作为影视领域的重要纲领性文件,“广电21条”不仅释放了内容供给侧改革的强烈信号,更在创作生产、播出机制和审查流程等方面为行业注入新的活力。
《若干举措》旨在突破传统行业政策束缚,更加贴近实际发展需求,重点提出通过多元化手段强化内容建设,提升优质广电视听内容供给能力。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胡祥指出,该改革精准应对了媒介形态演变与观众审美趋势的双重转型。胡祥强调,在短视频、网络游戏、直播等新兴业态快速崛起的背景下,观众的观看习惯与审美期待已发生显著变化,传统电视剧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。为此,需通过系统性顶层设计激发行业创新动能。文件明确取消电视剧集数限制,为长剧创作提供更大自由度。胡祥认为,超长剧的重新引入契合影视艺术本真规律,其叙事完整性与时间纵深恰是展现重大革命历史题材、跨越时代的年代剧等核心要素。较长的篇幅有助于构建复杂的历史语境,呈现大时代背景下人物命运的多维变迁,从而实现更具历史厚度的真实感表达。这一调整使相关题材作品能够摆脱集数限制带来的内容删减压力,保持艺术创作的完整性和表现力。
政策中明确规定,超长剧目可提交特别审核,体现了总局持续坚持杜绝‘注水剧’的立场,通过严格审查机制防止此类现象反弹。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胡祥指出,应理解当初设定40集上限政策的初衷,旨在遏制‘注水剧’现象,解决行业存在的问题。同时,他提到当前政策调整(广电21条)的出台,是基于创作生产实际进行的优化,避免简单化限制。尽管打破40集集数限制,但制作方仍需注意,总局并未鼓励超长制作,也未放松对注水问题的管控。对于需要超过40集的剧目,总局将根据作品题材和叙事内容进行严格把关,确保行业导向始终以内容质量为核心。
为激发创作活力,《若干举措》明确指出将推进季播剧排播方式改革,取消季播间隔一年的强制性规定,同时优化古装剧内容调控机制,精准契合市场需求。在内容生产领域,政策鼓励拓宽题材边界,推动境外优质节目引进,支持对境外优秀作品进行本土化再创作,推动高水准原创内容生产。允许从境外优秀作品中择取优质资源进行高质量本土化改编,不限于日、韩IP范畴;支持引进优质海外电视剧、纪录片、动画片在卫视频道黄金时段播出;进一步优化引进剧集指标配置,鼓励卫视频 đạo 等重点平台引进优秀电视节目,取消单一发行主体的引进数量限制。在审查机制方面,总局与省局将建立卫视黄金档及重点网站首屏剧目的同步审查机制,缩短电视剧完成片审查时限。针对历史、医疗等题材,将引入专家团队提前参与协审,协审周期控制在50天以内。同时,在系列剧、情景剧和单元剧等类型中试行边审边播、边改边播的灵活审查模式。这些机制创新将有效提升审查效率,既为制作方节省时间成本,也促进生产方式的革新。
值得关注的是,《若干举措》中明确提出的鼓励优秀微短剧进入电视播出的政策导向,引发了广泛关注。例如,支持优质微短剧通过电视平台传播,以拓展内容供给渠道;省级卫视在具备政策支持条件的情况下,可设立专门的微短剧剧场。业内人士指出,这一系列政策不仅认可了微短剧作为新兴媒介的价值,也有助于规范其在移动端的无序发展,推动大小屏内容的互联互通。未来,优质微短剧登陆电视将带来内容形式的创新,其快节奏、强情节的特质也将对传统电视剧的叙事模式形成积极补充。胡祥表示,“广电21条”所包含的政策措施,构成了一个系统性的政策组合拳。国家广电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胡祥强调,政策不仅关注内容创新,还强调快速发展的要求,以及高清化创作传播的强化,鼓励微短剧持续推出,加强引进剧的播出。这些举措旨在为观众提供更优质的视听体验和更丰富的内容选择。他指出,广电总局的政策始终根据行业发展动态进行调整,此次从全链条、全生态的角度出发,推出了一套集成性政策,更加注重遵循艺术创作规律和视听内容市场规律,精准回应行业需求与公众期待,展现了政策的科学性与针对性。
Copyright © 2023 www.jdw8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