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酱园弄》票房口碑双输,陈可辛讨好不了“大女主”? -

来源:人气:627更新:2025-07-05 16:30:49

6月27日,在转发《嘉人》7月刊封面时,章子怡表示:"无论是影片还是照片,都已竭尽全力。"

章子怡对电影《酱园弄》(上)的不满并非首次显现。早在2024年戛纳电影节期间,她曾在发布会上因导演陈可辛的剪辑处理而翻白眼,直言删减了自己一段极具表现力的戏份。尽管演员在影片中展现了专业态度,但无论是行业专家还是普通观众,普遍对这部改编自"酱园弄杀夫案"的电影持负面评价。上映11天累计票房达3.38亿元,预计总票房约4亿元,虽能在2025年暑期档票房榜跻身前十,但市场反响与制作成本形成鲜明对比。该项目自2018年陈可辛首次萌生改编想法,历经流媒体剧集筹备、电影版开发,最终由欢喜传媒主导制作,耗时七年之久。漫长的制作周期导致高昂的成本:众星云集的阵容、不菲的片酬以及持续发酵的宣传投入,使得该片若无法突破10亿元票房,恐难避免亏损。更令人意外的是,影片豆瓣开分5.9后持续下跌至5.8,创下该片的最低评分纪录。

《酱园弄》作为一部现象级作品,其从项目启动到最终上映的全过程堪称影视产业研究的重要样本。该片不仅折射出行业普遍面临的困境,更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呈现出主创团队在商业与艺术之间的探索困境。正如导演王晶所言:"陈可辛导演多年来始终在奖项与票房间寻求平衡,既渴望获得专业认可,又不愿放弃市场价值,这种双重诉求往往导致创作上的摇摆。他倾向于邀请知名演员作为安全牌,认为大牌阵容能保障观众基础,但事实上明星数量多并不等于作品质量高,真正契合角色的演员才能赋予作品生命力。"从早期的《甜蜜蜜》《如果·爱》《投名状》,到近年的《亲爱的》《夺冠》《独自上场》,陈可辛始终保持着全明星阵容的创作模式,《酱园弄》也不例外。该片集结了章子怡、王传君、易烊千玺、梅婷、赵丽颖、雷佳音、杨幂、大鹏、李现等众多实力派演员(按出场顺序排列),这种阵容配置被观众戏称为"不是酱园弄,而是酱园大弄"。

《酱园弄》以演员出演顺序为基准进行编排,但该片尚未上映即引发多轮争议。在社交媒体平台上,关于主演阵容的讨论持续发酵——某日热搜聚焦“赵丽颖 女二”争议,次日又转向“杨幂 女二”的话题,甚至出现“客串”相关讨论,最终引得央视主动发声批评此类现象,风波方告平息。影片上映后,尽管首日票房突破9000万,创下春节档电影单日票房新高,但吸引观众的不仅是演员的星光,更有其粉丝群体。相较于普通观众,粉丝的激烈争议往往更具影响力,他们更倾向于在社交平台发表言论,而非单纯争夺角色排名。例如,微博与豆瓣的评论区中,赵丽颖常被指摘,如“赵丽颖粉丝对宣发参与度的质疑”“全片中赵丽颖表现欠佳”等;杨幂亦频遭调侃,诸如“杨幂最佳?别逗我笑了”“三把金扫帚得主难猜”等评论层出不穷。

上述现象不仅对潜在观众形成负面引导,更直接导致《酱园弄》首日评分5.9的低迷表现,进而削弱观众购票意愿。电影票房与口碑欠佳的原因往往呈现多样性,例如票房低迷可能源于影片类型缺乏吸引力或宣传推广不到位,而口碑下滑则可能涉及宣传策略错位或观众审美取向的转变。然而当票房与口碑同时遭遇滑铁卢时,问题将超越表层因素,暴露出影片核心质量的缺失。

从成片来看,章子怡曾公开提及自己被陈可辛剪掉的那场与野猪搏斗的戏份,实则是影片叙事中最具争议的片段。她所展现的被虐小狗般的脆弱气质、隐忍中的失控情绪,以及表面平静下的暗涌张力,均成为触动观众情感的高光时刻。与雷佳音饰演的警察局长薛至武的正面冲突,以及大块头角色的闪回情节,进一步强化了戏剧的压迫感。可以肯定的是,单就表演水准、摄影构图、光影设计与场面调度而言,《酱园弄》展现了陈可辛一贯的美学追求,主演们亦呈现了精湛的演技,尤其是范伟的最终亮相,为续作《酱园弄(下)》埋下悬念。然而,一部电影若仅凭个别精彩片段难以扭转整体评价。在内容层面,《酱园弄》面临三大核心问题:其一,作为以"杀夫"为核心的悬疑题材,影片未能充分构建合理动机,人物心理转变缺乏说服力,分上下两部的叙事结构更使故事完整性受损,令期待完整结局的观众失望;其二,尽管主创阵容与宣传造势提升了观众期待值,但该片在陈可辛作品序列中显得平庸,未能达到《甜蜜蜜》般的艺术高度;其三,"虐女"元素引发的舆论争议成为致命伤,部分媒体甚至呼吁抵制,这种负面反响显然与影片试图呈现的女性复仇主题形成强烈反差。观众的无奈情绪则源于对内容落差的失望——他们期待通过预告片与宣传物料预知的视觉冲击与心理刺激,实际却未能获得预期的完成度。无论是对女性主义叙事的探索,还是对章子怡演技的期待,都因影片未能满足观众的心理需求而落空。

反之,陈可辛正如王晶所言,既追求奖项也重视票房,他在《酱园弄》中强化了时代背景,使雷佳音与章子怡的戏份比重相近,甚至更占优势。薛至武作为警察局长的身份,其象征地位、对他人频繁的施暴行为,以及对詹周氏的轻蔑与压迫,加之其试图巩固权力却屡屡受挫的焦虑,均加剧了女性观众的心理不适。影片与观众存在明显的内容预期偏差,陈可辛因而承受了舆论压力。争议焦点在于,《酱园弄》是否属于“虐女”?若将谩骂与殴打视为“虐女”,答案显然成立。然而,若以相同逻辑审视,詹周氏对大块头的残害行为、王传君被血迹浸染的出场方式,是否构成更极端的“虐男”?为何唯有“虐女”成为焦点?

男性导演是否就无法创作出具有深刻女性主义内涵的佳作?张艺谋、陈可辛等导演在不同时期的影视作品早已证明,诸如巩俐、张曼玉、周迅等女性演员在其执导下依然塑造出了令人难忘的角色形象。即便是李安、王家卫等导演,也为章子怡、唐嫣、辛芷蕾等演员提供了展现艺术魅力的舞台。然而,近年来电影行业面临的舆论环境日益复杂,从"眯眯眼事件"到各类争议性艺人,从博纳总裁于冬对网络暴力的公开回应,到大麦娱乐总裁李捷呼吁建立行业规范,这些现象折射出影视创作与社会舆论间的微妙关系。女性主义议题、角色塑造、叙事逻辑、主创背景等多重因素,都可能成为影片遭遇非议的导火索。因此,《酱园弄》的票房失利,或许早在陈可辛选择创作方向与上映策略时便已埋下伏笔。这种失利不仅反映了市场对女性题材的审慎态度,更可能促使更多影视公司对涉猎女性主义题材产生犹豫。尽管未来仍有女性主义电影问世,但《酱园弄》的教训很可能引发新一轮创作思考。

Copyright © 2023 www.jdw8.com 统计代码

统计代码